当前位置:内地明星 > 正文

陈凯歌:在我的人生里面,我一直是迷路的孩子

http://www.shcaoan.com 中华娱乐网 2010-12-7

曾经,在《霸王别姬》为陈凯歌赢得戛纳金棕榈风光无限,第五代导演于国际上横刀立马赢得褒奖一片的时代里,他被人呼作“凯爷”。经历《无极》风波,举国皆骂,陈凯歌依旧凭着个人金字招牌的深厚积淀,没有轻易倒下,用三年时间果断反思重新出发,在《梅兰芳》和新作《赵氏孤儿》里开始找回昔日英雄气概。这一回归,大家欢呼雀跃。现今导演个个大谈商业票房超越,艺术上却难以超越,甚至要放弃超越,陈凯歌的重来意义非凡。

但今天的他还是当年那个他么?从四年前用“无耻”来评价恶搞的胡戈,到今天面对记者笑称“人家玩儿呢”,不只是娱乐精神从无到有的转变;从戛纳回来的年少得意凯爷风范到今天“和和气气”啥都不争的谦逊作派,很难说是某一部片改变了他。他欣赏苏东坡、荆轲、程蝶衣、程婴,那种世道变我不变的古今侠士;他意识到年少轻狂不尽是坏事,也可以转化为对电影始终不渝的热爱;他没有商业算计也无商业策略,深以为好电影不在票房而在于执著尖锐地向社会提问;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电影不能主题先行讲好故事很重要……假如说《无极》之前,陈凯歌在我们心中是高高在上只供景仰的,现在的他,我强烈地感觉到:那颗曾经年少轻狂的心,从九霄云天已然落到了凡间。

陈凯歌:在我的人生里面,我一直是迷路的孩子

陈凯歌心里的“狂”,不是轻浮和骄傲,而是对电影始终不渝的热爱。

陈凯歌:在我的人生里面,我一直是迷路的孩子

陈凯歌版的“程婴”,是个民间大夫,并没责任一定要救赵孤,

谈《赵氏孤儿》

“我并不是发思古之幽情,拍一个与现实完全无关的电影。”

《赵氏孤儿》是一个流传了两千多年的故事,有一万个读者便有一万个对赵孤的解读。陈凯歌分析说纪君祥写下这个本子,是寓意汉人捍卫本族衣冠,而他将其搬上今天的大银幕,自有今天的解读。在这个版本里,程婴没有主动献出自己孩子替死,舐犊之情人人平等,这些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性,而陈凯歌所要捍卫的,正是这个礼崩乐坏时代里仅存的道德人心。

谢晓:《赵氏孤儿》改编自历史故事,是因为现实找不到好剧本,还是因为这个故事刚好能承载您的某种想法?

陈凯歌:这么一个故事能够千古流传,一定有它的道理,也一定有它的价值在里边。我只是觉得我在这故事里头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人物,故事本身也很精彩,所以不过就是想用现代电影的方式,让它继续流传。我不是历史学家,但我知道石油和煤炭由古代倒掉的树木变成,这些历史人物其实也是在历史岩石里。假如我们不能从今天汲取任何能量,有没可能从那儿,从那些人物身上汲取一些能量?

谢晓:我们注意到您对经典有些改编,是不是为了靠近自己想表达的思想?比如说程婴的身份,改成普通医官,而不是原来的士大夫或门客。

陈凯歌:其实我觉得没那么大,现代性和思想性都不一定有,当你把一个故事讲好的时候,它想包涵的思想也都在里头了,思想这东西没法单独提炼出来说,只能在故事里边去感觉去寻找。至于程婴,历史上也没有一个固定版本,我们依据的版本还是元杂剧,讲他是一个“草泽医人”,就是一民间大夫,这说法我比较接受,他没有责任一定要救赵氏孤儿,那假如程婴做的事情,一般人也会去做的话,故事似乎就有了更大一点的普遍性。

谢晓:所以说,其实还是有您自己的思想在里头。

陈凯歌:我比较反对一个电影在开始做剧本的时候就有一个清楚的意识形态,而元杂剧的意识形态很强,是写要恢复汉人衣冠,要抢救的不是一个小孩而是一个民族,这样的写法很难让一个人物真实。我就想能不能说改造一下中国电影的基础,回到常识,一个人会不会为救别人而非常自觉、主动地把自己孩子献出来,我觉得这是不可信的。我之所以要拍这么一个片子,一定程度上是有感而发,我看社会新闻,有天看到一个18岁少年,还不上3万块钱的债就自杀了!倘若我们社会中间有一个程婴,这个小孩身边有一个程婴,能够跟他说一句宽慰的话,可能他就不会死在现在的社会里。

谢晓:现代社会还有程婴吗?

陈凯歌:假如我们身边还有那些“急功近义”的人,不是急功近利,去跟那个自杀的孩子说一句,这条命就救起来了。我在这电影里只有一个提问,就是我们现在还需要不需要程婴这样的人,或者说程婴这样的人在今天这个社会里还能不能存活。我并不是发思古之幽情,拍一个与现实完全无关的电影。

谢晓:影片在节奏方面前半部分丰富一些,人物比较多,后半部分更侧重于他养育孩子,显得沉闷一点,《梅兰芳》同样有这个节奏的问题,这是您刻意的处理?

陈凯歌:这个是一个见仁见智的事,很难有统一标准。但我自己感觉,假如永远是同一个节奏,会让人生厌,它做了一个无益的表达,就是生怕观众抓不住,所以要以相同节奏向前,向前滚动,假如全都是紧,心态不好,要稍微松弛一点,电影这东西不是打游戏机,不是越紧张越好,电影不是这样的东西,但这个呢,大家可能有不同的解读。

谢晓:选葛优来演,是因为他有票房号召力么?之前《夜宴》也找了他,但大家老笑场。

陈凯歌:所以最后判断还要让观众来做。葛优是一个人才,葛优是谁呢,是他所有演过的人物的总和,而不是所有的人物是他的总和,反过来的,他深深受到他所扮演的人物的影响,他在他所扮演的人物里头去体会人的酸甜苦辣,而且努力地接近这些人物,所以就没法不演好。(这个角色,除了他没有第二人选了?)我觉得难,很难找到一个更合适的,他应该是最合适的。

谢晓:现在看,影片是否达到您内心理想?

陈凯歌:我觉得还行。我觉得故事算做得比较坚固,整个前面故事从开端到屠岸贾被杀掉,都是很写实的,最后有一小段是,程婴在弥留时候有一段神游,重新看到自己妻儿,是一个梦境、幻境,在结尾时有点写意味道,我的意思是让大家喘口气。整体上是比较写实的。

谈电影风格

“我说我哪儿都没去,无所谓回归。”

总结自己奋斗至今的电影事业,陈凯歌说是“一事无成两鬓斑”,哈哈一笑过后,他抚颊道:“拿黑给染咯。”于是,便真有些悲怆的意味在里头了。鲁迅说,中国人一向少有失败的英雄,我们每个人都盼望喜气洋洋的大团圆结局,但陈凯歌却尤其迷恋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荆轲、迷恋生不逢时徒生哀叹的程蝶衣。他愀然于工业文明及其带来的资本扩张,他认为好电影要有匕首般尖锐的提问。然而在电影乃至整个文化产业均被资本裹挟着踽踽前行的这个时代,他的很多固执提问注定是无解的。

谢晓:您拍片一般是碰到有意思的人物才拍么?

陈凯歌:说得更具体点就是有担当的人物,牛人。你回头看看我过去拍的那些电影,无非是一脉相承。荆轲,同样是贩夫走卒市井中人,我说他杀不了秦始皇,他是失败者,而这样一个失败者为什么被人记住?他没有那么伟大的业绩,他不是秦始皇,但他可以以一人之力去面对一个强权,假如说我的电影有什么继承的话,程婴也同样是,我喜欢这样的人。我觉得当我在一个故事中间能找到类似这样的人物,我才会拍。

谢晓:刚才举的这些人物是不是有您自己的影子在,以一己之力去对抗?

陈凯歌:其实只能这么说,我不是荆轲不是程婴,我也做不到像程蝶衣那么勇敢,那么的“不忍”。 我做不到,我没这么厉害。我可以做到的只是,在我的电影里,让我的这些人物承担我做不到的。(您算俗人么?)我肯定是个俗人。

谢晓:但您是心向往之,期望自己成为那些角色?

陈凯歌:心向往之是肯定的。在我的人生里,我一直是迷路的孩子,我就一直没找着路,可我有一点好,我没停着,我一直找,可能我一辈子也找不着,可我一直在找,这可能就能解释我为什么一直拍电影。但我跟我电影里的这些人物相比,差得远,不是一个等级。

谢晓:您说的迷路,是指电影事业吗?

陈凯歌:拍电影的路只是一条小路,在整个人生里,其实一直找,就没太找着。

谢晓:不会吧,您对自己评价这么低啊?

陈凯歌:我对我的评价是很低的,叫“一事无成两鬓斑”,呵呵,这话发自内心,但拿黑给染了。是真的,不是客气,也不是谦虚,是真这么想。这跟我自己成长的年代有关系。

谢晓:是不是您太完美主义,对自己很苛刻,觉得自己没找对,其实在外人看来是对的?

陈凯歌:不是,我觉得理想主义也好,完美主义也好,其实都是贬义词,而不是褒义词,一个人事事追求完美,这人肯定是个讨厌的人,我是觉得顺着众生来肯定是个对的事。但你不要自视很高,觉得你有引领别人的责任,这个是错的,绝对是不对的。

谢晓:您什么时候有这种想法的,年轻的时候?

陈凯歌:没有,其实,最近有人跟我说“你似乎很有变化,你这变化是不是从你的失败和挫折里来的”,这么说我也同意,但更多的,不是。更多的是从佛教的经典,我不是虔诚的佛教徒,我很少跪拜,我只是觉得佛教里的智慧太伟大了,《金刚经》说“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比如这次他们说陈凯歌回归,我说我哪儿都没去,无所谓回归。还有,菩萨讲普度众生,可是佛说,所有口口声声讲普度众生的人都不是菩萨,真正普度众生的人只做不说,所以我现在就格外没兴趣去谈一个电影的意义何在,假如真有意义,已经在电影里了,不用把它单独辟出来。我觉得一辈子能做好一件事就行,不要想着功名利禄全得,不行。所以我现在是没什么太高兴的事,但永远是笑口常开,这个比较安闲。

谢晓:可时代变了很多,您从上世纪80年代做导演以来,思想中有什么是不变的?

陈凯歌:在今天这样的社会环境,你说坚持了什么,人家会认为你是一笑话。我只能说,我只有一件事坚持了,就是我不做违心的事,我也不说违心的话。你看我拍的电影吧,好也罢坏也罢,满足也罢不满足也罢,都是我想拍的,我没做过——给我一剧本,条件特优厚,然后我就拍了,这种事我没干过。

谢晓:您对好电影有怎样的衡量标准呢?

陈凯歌:尖锐,有提问,才能被称为好。(就是有思想?)不是思想,我反对统一标准,你说这电影看完了我忘了就哈哈一笑,或就是动作精彩,应不应该有这样的电影?太应该了,但应不应该有有提问的电影,应不应该有尖锐地触及人心或社会现实的电影,应该。可现在咱们是整齐划一。我觉得,在中国电影的历史上,电影被绑架不是第一次。

声明:中华娱乐网刊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版权归作者所有,更多同类文章敬请浏览:内地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