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文章搜索:
rss

称决定做减法 南方都市报:张曼玉现身威尼斯

张曼玉日前戴上墨镜在威尼斯观光,星味爆灯!

南方都市报9月7日报道 因为在影像作品《万层浪》里露了个面,张曼玉现身威尼斯电影节,并接受了记者的采访。阔别影坛六年,骤然出现,还真是让人措手不及。

初看这个访谈,觉得张曼玉像一切曾经美丽过的人一样,在为自己的老去担忧——她说,自己正处在尴尬的年纪,已经演不了别人的女朋友,却也暂时演不了母亲,她希望自己在真正老去后,能像萧芳芳那样复出。

对于一个从少女时期就接受我们打量和拥戴的女明星来说,老去多少有点尴尬。不老,或者不给人看到自己的衰老,是明星尤其女明星的基本工作,比利·怀尔德的电影《日落大道》中的女明星斩钉截铁地说:“明星是不会老的”,而在比利·怀尔德的另一部电影《费多拉》中,女明星为了延续自己容颜不老的神话,宁可唤来自己的私生女假扮自己。

但仔细琢磨起来,张曼玉不能接受的,似乎并不是衰老:“我不觉得我演戏演得好又代表了什么。你说你很会煮饭、很会算账,这都是实打实的本事,可很会演戏算什么呢?……到我死那天,别人说‘她生是一个演员,死是一个演员’,我会不高兴。”她更在乎的,是能否从自己的前半生里退出,从那个众所周知的“张曼玉”里抽身而去,为此,她愿意有步骤地、有策略地,抹去自己存在过的痕迹。

水木丁写过一篇让我反复细读的文章:《张爱玲为什么不自杀?》,她说,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两种灵魂,一种是做加法的灵魂,要让别人看到自己,要和世界发生千丝万缕的关系,而另一种,是做减法的灵魂,他们希望自己和这个世界保持一种简淡的关系,希望自己不被觉察、不被打搅,安静地过完一生,因此永远在设法从自己和世界的关系中摆脱出来。张爱玲之所以不自杀,是因为她实现了一种“社会性的自杀”(借用东野圭吾的说法),顺利地将自己的存在感抹掉,虽然活着,却已经成了别人心理上的古代人。

其实,这两种状态,完全可以在同一个人身上存在,人之所以做加法,常常是因为不得不做加法,做加法,为的是谋取做减法的资格,所以,许多人在人群中做加法,在独处时做减法,或者在前半生做加法,在后半生做减法。张曼玉正是如此,她逐步退隐,在自己和观众之间,制造出了一种心理上的距离,将来,她还会用一种新的形象覆盖以前的形象,像现在的萧芳芳或者郑佩佩或者元秋。

当然,减法不是人人能做的,需要用前半生进行储备。贾宏声之所以自杀,原因之一,是他已经到了应该做减法的时候,却还是不能减弱自己和世界的联系,甚至还要不断加重。这是敏感者最大的痛苦。

而现在的张曼玉,就像《毕加索的奇异旅程》结尾处的毕加索,他在墙上画了一扇门,拉开,外面是碧海蓝天——那是一个不需要让我们知道,也不需要给我们解说的世界。

(本文来源:南方网 作者:韩松落/特约娱乐评论员)

>>>近期热点星闻

>>>明星曝料偷拍
>>>娱乐点击排行
中华娱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