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文章搜索:
rss

新《红楼》编剧顾小白:太虚幻境本来就像地狱

新《红楼》编剧顾小白:太虚幻境本来就像地狱

顾小白

新《红楼》编剧顾小白:太虚幻境本来就像地狱

新版《红楼梦》正在热播,争议之声铺天盖地。新版《红楼梦》编剧之一顾小白日前在京接受了专访,称希望新版《红楼梦》能够有还原《红楼梦》的功能,尽量把所有细节都照顾到。

1977年生的顾小白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专业是信息工程,不过,和精密的方程式相比,他似乎更钟情于在文字间的游弋。2000年,顾小白开始在各种报纸、杂志上发表影评。2004年,顾小白和李少红导演合作,创作电视剧《捆绑上天堂》,尽管电视剧后来没能拍成,却是顾小白由专栏作家向影视剧编剧的第一步转型。4年后,新版《红楼梦》启动声势浩大的筹拍工作,顾小白再次受邀加盟剧组,担任新版《红楼梦》编剧之一。

谈起从专栏作家向编剧的转型,顾小白说,现在最大的难度,还是如何把不同的戏写得好看。

顾小白,生于1977年。河南邓州人,高山族。自2000年起开始撰写电影随笔及评论。2002年开始与李少红合作,完成二十集电视剧处女作《捆绑上天堂》,后此电视剧因故未拍。2006年完成电影编剧处女作《红色康拜因》。2008年参与李少红版《红楼梦》的编剧。2009年与尹丽川、阿美合写剧本《山楂树之恋》,2010年由张艺谋拍竣,预计10月份上映。最新编剧作品《人山人海》(蔡尚君导演,陈建斌、小陶红、吴秀波主演)已完成拍摄,正处于后期制作中。

少年时常模仿金庸写武侠小说

顾小白是河南邓州人,那是个和湖北省交界的小县城,最有名的“景点”就是诸葛亮“故居”卧龙岗。

顾小白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末,和大多数那个年代在小县城长大的孩子差不多,成长在一个普通的家庭,他的爸爸是兵工厂的工程师,妈妈是医院护士长,自己则是个敏感的孩子,喜欢小说、电影和写作。

一到周末就泡在电影院和录像厅

从小学开始,顾小白就喜欢上了电影和小说。初中时,有个亲戚在县电影院做经理,他一到周末就泡在电影院和录像厅,“港台电影、欧美的电影是看得最多的,因为兴趣爱好,特别迷恋这个。”

对于改革开放不久的中国而言,娱乐的概念仍然显得有些生疏,在小县城里,人们更多地通过港片、港台流行音乐接触到了商业的电影、电视和音乐。

如今,在顾小白的印象中,对那段岁月印象最为深刻的记忆是看完电影后留下的强烈情绪,激动、搞笑或者悲伤,能让人久久回味。“比如,看徐克的武侠片,那种壮怀激烈,神采飞扬,让你热血澎湃;看周星驰的喜剧,可以让你笑得没心没肺,那个单纯的年代,娱乐的机会不多,所以,那种快乐是纯粹的,也因为纯粹而让人记忆犹新。”

少年时代的顾小白,还有一个爱好是写作——创作武侠小说。

金庸、古龙、温瑞安都是顾小白模仿的对象。初中时,顾小白就曾模仿金庸笔触,给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写过续集,后来,又陆陆续续写过一些小说。“一般都写不完,总是刚开始很有热情,等写上七八页就无以为继了,因为会被别的小说吸引。最多的一篇也只写了一两万字。”尽管内容总是难以为继,但形式却丝毫不能马虎,每次动笔写之前,顾小白都很讲究自己作品的“装帧设计”,“自己订一个本,然后模仿别的小说画个封面,还像模像样的写上出版社和前言,完全是自我陶醉型。”

如今,少年时的自我陶醉之作,已经不知去向,顾小白唯一记得情节的是自己写的小说《拔剑舞秋风》,小说讲述的是一个侠客和同伴去塞外寻宝,找到了一个秘密宝藏,当他们打开宝藏大门冲进去时,忽然被一群怪人袭击,同伴们全都死了,只有侠客一个人活着冲出,失去了一只胳膊。只可惜,这个颇有些悬疑色彩的作品只写了个开头就没有下文了。

“我们是被武侠影响的一代,那时候,可能每个班里都会有那么几个狂热的文学爱好者,喜欢写武侠,同学们也会争相传阅,看完后就催着你赶紧接着写。”

读初中时,有一次,顾小白在上课时创作小说,写得非常投入,根本没有留意从讲台上冲下来的老师,老师把他直接抓到教研室,“本来这位老师很喜欢我,后来对我有些失望,他问我怎么能在课堂上干这种事情。”还有一次,是物理老师巡视晚自习,顾小白又在创作得酣畅淋漓之时被揪上讲台,这位老师在学校以体罚学生著称,“好在他只是对我大吼一顿,却没有动手。”

高考发挥很好,回想起来觉得挺荒诞

因为喜爱,所以顾小白文科一直不错。但那个时候,理科依然是优秀生的首选。高中毕业后,顾小白顺利进入北京交通大学学习,专业是信息工程。

回首自己的高考经历,顾小白说感觉甚至有些荒诞。

“也许我比较适合这种考试,虽然我学理科,但其实我的学习方法完全移植自文科,把所有的公式都背下来,然后大量做习题,高考的时候,甚至感觉那些题目都似曾相识,有些选择题不用算就能填出答案。”顾小白说,高考是他有史以来发挥最好的一次,所以,他如愿进入了北京交通大学读书。

“现在想想,感觉挺荒诞。”大学四年,顾小白依然成绩优秀,但是那些和编程、物理、通讯相关的知识在走出大学校门后几乎全部忘掉了。对顾小白而言,大学四年最大的收获应该是阅读了大量小说,并保持了对电影的爱好。

“我希望写有力量的小说”

大学毕业后,学电信的顾小白进入通讯公司工作,上班四五年间,他撰写了大量电影评论,并在多个报纸杂志上开设专栏。而他的文章特色正和少年时的经历息息相关。

最早开始写第一篇影评,顾小白就加入了少年时代在录像厅看港片的回忆,“那些回忆,看似回忆电影,实际上是在讲我自己的青春成长史,后来,很多人喜欢这个帖子,是因为它的共性比较强,75后、84前的人基本都有这种共同记忆,他们都是受港台文化影响长大的一代,也对那一批港台电影人如吴宇森、王晶、徐克等异常熟悉。”正是这个帖子让顾小白开始成名。

不过,当个专栏作家并不是顾小白最终的理想。“后来,我一方面想创作电影,也想当小说家。”而这个梦想在大学时已基本明确。

大学时,顾小白开始大量写小说、创作文学短篇、写日记,“当时,我曾给自己定过一个目标,希望在28岁时成为一个作家。但同时也很彷徨。”

顾小白说,网络的兴起让很多热爱文学的人有了更宽广的平台来展示自己的才华,“假如你在某个层面有价值有才华就能很快得到认可,而不是投稿给报纸杂志,由几个编辑的口味来决定你的作品的命运。”互联网普及后,顾小白开始写更多的电影评论。

2004年,顾小白遇上了李少红导演,开始了从专栏作家到编剧的第一次转型。谈及做编剧,顾小白说,做编剧很难,因为这是一个耗心又耗力的行业。

“在好莱坞,一部伟大的商业片,编剧可能需要打磨一两年甚至三五年,而中国电影行业处于起步阶段,又受到诸多制约……很多时候这个行业是龙蛇混杂,一些人很像是掮客。对我而言,我更希望在这样的环境里保持相对独立性。”顾小白说,现在,他的目标是写好商业片,“因为商业片其实很难写好,一部成功的商业片除了要有一个好编剧还需要一个好导演,而现在国内很多商业片实际上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商业片。”

谈及对未来的规划,顾小白说,自己其实一直想写小说,之所以没有写过长篇,是因为“我希望能写一个有力量的小说,不想贸然写一个东西”。

“我更喜欢沉重和悲剧一些的东西”

谈到自己目前的状态,顾小白对自己的定义是非职业编剧,“我不是一个能做职业编剧的人,我比较挑项目和人,尽管现在大量喜剧充斥市场,写喜剧有时赚钱,但是我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去做,也不喜欢这类,我更喜欢沉重和悲剧一些的东西。”顾小白说,现在的中国电影很多片子很沉不住气,无论喜剧还是恐怖片,“喜剧就是生怕你不笑,恐怖片则变成了四不像,尽管今年上演了那么多国产片,号称很繁荣,但真正赚钱的很少,这也很荒诞,我认为根本原因是剧本和导演拍出来的东西很低劣,不赚钱也很正常。”

顾小白说,有一个说法叫中国电影进入了10年辉煌期,“但我希望它三五年赶紧彻底死一次,浴火重生后,那个时候才会有真正好看的电影出来。”

对话顾小白

希望能够还原《红楼梦》

广州日报:网上关于新版《红楼梦》的各种评论非常多,有期待,也有质疑,你如何看待这些评论?

顾小白:《红楼梦》有多个版本,比如港版和内地87版等等,我认为,87版《红楼梦》拍的是故事大纲,它只是拍出了《红楼梦》的几个主要事件和情节,还不叫还原《红楼梦》,但是我们这一版希望能够有还原《红楼梦》的功能。

很多人可能没有看过电视剧,也没有完整看过小说,是从只言片语、一张剧照、一个片段来评论,而又需要一些相对热点的话题来成为网友宣泄或抒发的渠道,才会导致“裸死”的一张照片引发争议,或质疑太虚幻境拍得太阴森,尤其是一些评论说太虚幻境拍的像鬼片。看《红楼梦》小说就会知道,太虚幻境本来就叫薄命司,它本来就像是地狱,无法分清天堂、人间、地狱的感觉,它本身就是希望让人看过之后觉得有些恐惧或绝望的感觉,当然,有些质疑我想是存在的,但有些质疑是出自网友的娱乐心态。

广州日报:你所说的还原是指什么?

顾小白:尽量把所有细节都照顾到,包括《红楼梦》当中的诗词以及大量的人物内心旁白,其实《红楼梦》的一个特点就是当中关于人物心里独白的东西太多,比如,黛玉进贾府,她一路上的想法就很多,她很敏感,看见一个茶杯,或吃一顿饭就会使她联想起很多东西,这些旁白完全可以删去,但我们还是希望能够加上内心旁白,这一方面是对小说伟大之处的还原,另外也可使剧中人物显得更为丰富。

广州日报:在写剧本的过程当中,你认为最难的是什么?

顾小白:对我而言,最难的是,每次重读《红楼梦》时,对其中的某个细节的隐喻,或对某个人物的动作、说话等隐意的理解都不同。可能你这一次看认为是这样的,下次再看又会有新的感受,我想这也是这部经典最吸引人的地方。但是对我而言如何能准确地把握人物及其言行是最重要的。

>>>近期热点星闻

>>>明星曝料偷拍
>>>娱乐点击排行
中华娱乐网